教育科研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
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永顺路388号
sesyyyxb@163.com
0431-8928730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仲丽敏
作者: 发布于:2016/4/11 14:08:12 点击量:

  一位母亲因为女儿在美国,就到美国移民局申请绿卡。她小学毕业,汉语一般,英语也只会“你好”“再见”,她申请的理由是“有技术特长”。移民局官员问她:“你会什么?”她回答说:“会剪纸画。”说着就从包里拿出剪刀,在一张彩色的亮纸上飞舞地剪起来,不到三分钟,一幅栩栩如生的动物剪纸画就完成了。移民局的官员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ok!ok!”她就这么“ok”了,让那些一起来办理却被拒绝的人是又嫉妒又羡慕。

  她依仗的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特长。有特长的人到哪都是受欢迎的。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只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有位作家曾写道:“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不断地找到自我。”作为教师,你有哪些方面的特长呢?你能否做一个受人欢迎的有特色的教师呢?

  认清自我,寻找自己专业成长的目标。

  人都会自己的个性特长所在。如果你擅长演讲,你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去努力;如果你善于思考,你就应该在教研上去下功夫;如果你写作有特长,你完全可以在课题研究方面去做尝试。比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可努力的方面也很多,写作教学,阅读引导,朗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教材研究,考试对策等等,选择某个符合自己特长的方面做下去,就能够做出自己的特色。怕的是年年平均用力,岁岁都平平庸庸。

  加强研究,用实践去诠释思考的价值。有了思考,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要在具体工作中去不断尝试。思考与实践会有距离,有距离就会有发现,寻找距离的原因就会有真知。我们都是一线教师,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有广阔的天地去实践自己的思考,证明自己思考的价值。

  日积月累,用坚持来提升精神的高度。做一种尝试,做一项研究,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价值也不大。每天有一点思考,每天有一点尝试,每天有一点收获,就是成功。如果你能把一项事情做一年,你可能会有一些经验;如果你将一件事情做三年,你的经验可能会变得富有系统;如果将它做五年、十年,你可能会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如果做到二十年、三十年,你绝对称得上是专家了,更何况是我们拥有特长的那个方面呢?

  张文质说:“好教师从来就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好的制度加上自我期许,才是好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一个发展方向吧,只有自我规划我们才可能真正的成长,才可能走出只属于自己的道路,才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成为被学生铭记的教师,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人。

  特色学生需要特色教师,特色学校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具有各自的特长。

你真的是为学生吗?

 

  《道德经》第七章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之所以长久,不是因其只求自己生存,相反是因为它求万物的生长;圣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私心,正是因为他不求一己之私,而成全他人之私。不自生却能长生,不自私却能成其私,我们如果针对这两句话对照一下自己,定会为我们的一些行为感到震惊。

  我们总是口口声声在讲都是为了学生好,其实仔细推敲一下,我们有很多好像是在为学生的事情,其实是为了一己之私。比如学生在学校的常规考核中给班级扣了分,有些班主任就会大发雷霆,对学生大加训斥。教师会搬出一大推理由来教育学生:“学校的制度你为什么就不能遵守?说明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你好有没有一点班级荣誉感了?像你这样缺的就是集体主义思想。”“学校里不能遵守规则,出社会还了得?”教师会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屡教不改者就实施惩罚。其实,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多数班主任还有一个难以出口的理由,那就是掩藏在班级荣誉背后的个人的声誉乃至利益。当学生犯错时,我们果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从他们的未来成长出发去进行教育了吗?学生为什么对我们的说教反感?我想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站的角度不对。如果我们是真的为学生着想的,学生是可以理解的,只怕是口头上为了学生,骨子里藏着私心。教师站的角度不一样,教育的结果会完全不同。

  这是一类人,把学生当做自己赚取利益或声誉的工具。比这类人显得高尚一点的是把学生当作实验品,学生只是他教学科研的一个凭借。这种人欺骗性更大,他们大多披着教科研的外衣,牟取的却是自己个人利益。比如有些教师为了公开课,在班上反复磨课,有些人甚至为了公开课事先打好埋伏,谓之配合,种种行为丝毫没有从学生的学习成长考虑,赤裸裸的把学生当做纯粹的工具,课堂变成试验田。也有一些教师为了完成课题在班上进行某项实验,而实验的出发点不是学生的实际,而是某种主观的理念。在这一实验中,学生只是配合者,不是成长者。很显然,这些做法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赚取的也只能是一些虚名而已。真正有效的教学实验,应该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全程参与,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教科研的成果体现方式,不是教师获奖或课题获奖,而是学生的成长。我们教师的教科研为什么如此苍白无力呢?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从学校层面说,我们的很多举措可能都经不住推敲。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学校利益和荣誉,当我们仔细追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为此而汗颜。比如某学校为了求得升学率数字上的荣耀,让已经被高中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留下参加中考。学生不愿意,老师也不愿意,但是校方的理由的是学校荣誉。学校荣誉高过一切,高过学生心愿,高过学生感受,高过学生前途。本来,这时学生有必要为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做些前期准备,而学校为了虚名要求他们参加第二次考试,效果可想而知,关键是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校方自私的印象。学校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育人,如果某些做法有违育人原则,那么就应予以杜绝。为了学校所为荣誉,违背学生心愿,伤害学生感情,显然与育人原则是相违背的。如此育人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学校怎么发展,学校是在发展学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学生发展了,学校才会发展;学生成才了,是学校最大的成就。即使学生不能成才,但是我们的教育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永久性的美好回忆,也是一种成功。一所学校成功与否,不是看他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看他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多少,看他留给了学生多少多少美好回忆。要想学校发展吗?不要老想着自己,而要更多的想想学生。这可能就是老子所言“不自生而能长生,不自私而能成其私”的原因吧?

 

辩证看待教育中的“坏”现象

 

  《道德经》第二章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因为有了美,丑就产生了;因为有了善,恶就出现了。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生相成的。这些相反相成的关系,显示了正反相互影响的作用,它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仅要看正面,而且要看重反面,要从反的关系里面观察正面的深刻含义。

  平时,我们看问题总是习惯从正面看,很难从事物的反面看出正面的意义来。比如如何看待马克思,英国剑桥大学把他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理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入木三分的批判,迫使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千方百计消除危机。经济上通过凯恩斯改革和罗斯福新政,政治上通过扩大民主使资本主义受到全面改造。聪明的理论家们并没有把马克思当做恶魔加以排斥,而是把他当做反面教材加以研究他,进而提出改进的办法。如果只会从单面去看问题,那么采取的态度只能是批判、排斥与远离。这就是为什么温家宝总理问三峡工程总指挥“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时,这位总指挥的回答却是“反对建三峡工程的人”。因为正是因为一些人的极力反对,才少走了许多弯路,今天的顺利来自昨天的反对意见。正如古人所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聪明的校长不怕教职工的反对意见,倒怕完全没有反对声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都是相反相成的。没有绝对正确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绝对错误的事情。当我们想通过、实施某项决策的时候,往往很难看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而任何正确的决策都会存在着问题,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观察。这时就需要不同的意见,哪怕这些意见是偏激,它也会促使我们换一个角度对问题做更慎密的思考。聪明自信的领导在出台政策时,总是不断征求群众意见;相反也有不少领导总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无懈可击的,不许别人有任何的不同意义,乃至视不同政见者为仇敌。这两类领导看似心胸存在差别,其实差距还是在思想,思想决定胸襟。自信的领导总是害怕大家没有意见,当大家对决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时,可以想见决策会有怎样的执行力。没有意见,意味着两点:一是因失望不愿提意见,二是因未深入参与提不出意见,无论哪一种都不正常。害怕反面意见,反面意见表面上可能会就此消失,但是问题会越积越多;欢迎反对意见,反面意见会越来越少,问题也能得到顺利解决。

  学校管理如此,班级管理、教学管理亦然。聪明的班主任总是不断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断为班级提建议;聪明的教师总会不间断地征求学生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带来的效果也绝然不一样。

  对待不同意见是这样,对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是如此。比如学校出现了安全事故,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而明智者首先想到的则是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好事。如果学生是课间玩耍时误伤的,尽管谁也没有责任,但是班主任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能够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医治,能够第一时间报告家长并真诚地向其致歉,也就是说,我们把学生受伤一事转变为倾注师爱的一次绝好机会,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被学校的真诚感动,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很好解决。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极的态度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如果我们遇事积极主动一些,很多坏事都会变成好事。老子说的“祸福相依”也就这个道理。

    事物总是存在这样正反两面,它们相生相成,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互相转化。事物的意义往往存在于事物的两面上,我们要习惯从反面去求得事物正面的含义,只有这样事物才会实现有机转化,丑变美,恶转善

尽快进入深层次的学习

 

  上课几天来,一直总想着让学生自习课的时候能安安静静地做事,但是情况总是不够理想,总有学生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可见更是吵吵闹闹。我学着魏书生跟学生讲了如何克服“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的问题,但是不管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埋下头去潜心学习呢?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能否安静,关键不在于所谓三闲,而在于是否进入了深层次的学习。那些不能安静的学生,基本上处于浅层次的学习状态。

  何谓深层次的学习?何为浅层次的学习?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我想这是我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的第一个问题。

  深层次学习的人,不仅上课处于学习状态,下课、吃饭乃至睡觉都会思考学习问题。相反浅层次学习的人,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老是盼着下课,课间打闹,早将学习抛之脑后。

  深层次学习的人,心里觉得学习最为重要,一切为学习让路,做事不抬头,专心致志。浅层次学习者则总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做、什么话需要说,哪里有响动马上就凑过去,容易受人干扰。

  深层次学习的人,会分割时间,会计划安排,总是在规定时间里做完规定的事情。浅层次学习者则总是茫无头绪,没有轻重,抓到什么就做什么。

  深层次学习的人,会做好预习,听课有针对性,总会带着问题听课,会就一些疑难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浅层次学习者,课前对学习内容一无所知,听课没有轻重,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无法跟老师进行深入探讨。

  深层次学习的人,遇到问题总是先进行独立思考,依靠自己去求得答案。浅层次学习者则一碰到问题就急于问同学、问老师,依赖性强,做思想的懒汉。

  深层次学习的人,思考问题深入、周密,总会多角度问几个为什么,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浅层次学习者则浅尝则止,满足于一知半解,知道一点就沾沾自喜,不作深入思考。

  深层次学习的人,会定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会上钩下联思考,会综合运用知识。浅层次学习者则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将知识孤立看待,学一点知一点,不会融会贯通。

  做一个深层学习的人,学生应该能够安静下来。心中有事了,闲话、闲事、闲思自然没了。但愿如此吧。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下载附件: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仲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