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
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永顺路388号
sesyyyxb@163.com
0431-8928730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谈谈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对增强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秦丽萍
作者: 发布于:2016/4/11 14:48:00 点击量:

  【内容摘要】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这一能力却是许多教师忽视、逃避、薄弱的一环。教师命题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从阅读、团队、原则三个方面谈谈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命题能力;命题原则;教学有效性

  教学离不开评价,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学生学业评价历来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各种形式的考查、测试,无疑是学生学业评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任何形式的测试、考查都离不开命题,各种测试卷的命题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是否科学、准确。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各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切性的测试题,以此组织各种形式的有效测试、考查,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一.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在2009年的课程评价改革国际研讨会上说过,“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但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和技术方面,又是一个小国。”其“大”体现在考试历史悠久,人数之多,频率之高,是其他国家无法“媲美”的;其“小”则体现在诸多方面,而过分关注考试的选拔、甄别功能,忽视其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考查、测试的试题命制方面,命题者往往忽视命题的基础性、人文性、科学性、开放性等重要原则,使命题与测试卷的编制成为教学评价的一个薄弱环节。

  再看一线教学,众所周知,命题是一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教师对命题的基本理论的匮乏,对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评价的学习理解不够,对各种题型的训练、测试题的功能特点及试卷编制的原则和要求了解不够,致使课堂教学以及各种测试、练习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现状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障碍。

  二.实践

  一份试题质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提升命题能力的路径是什么?究竟对提高课堂有效性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我想答案一定是“仁者见仁”的。现反思回顾作者近三年来的命题与教学经历,希望作者的答案能引发同仁们的思考与争鸣。

  (一)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根本路径——阅读

  解决教师命题能力的根本在于阅读,并将阅读所获体现于自己的命题之中。

  1.泛读有关命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书籍,了解命题的构成——题目的表述、答案的拟定、评判的方法等。

  2.精读历史课程标准,掌握命题的理论依据和目标依据。

  3.研读中高考试题与模拟题,把握考试方向、试题特点。大体步骤如下:

  做题——体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组题——按照不同的需求重组试题;

  改题——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变换情景、变换题型进行改题。

  4.广读任何你感兴趣的、可以为你提供命题的立意或素材、开阔你的思维或视野、夯实你的专业知识或素养的文章、书籍、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并将好的想法或材料随时记录和积累。耐心,恒心,厚积才可薄发。

  (二)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重要保障——团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出的题目自己很难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备课组、教研组或同一命题组内其他成员的“挑三拣四”。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家的命题能力得到共同提高,还免去了可能有争议或表述不清、存在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带给学生的麻烦和困扰,以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师命题能力的准确方向——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是有效学习和有效评价的关键。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应依据学情、考试的目标和功能、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评价目标。

  2.思想性原则

  通过试题,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基础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通过试题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试题应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以“点—线”结合的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线索。

  4.人文性原则

  试题的选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多个方面,内容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命题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版面设计、文字叙述及题型结构应充满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以减少或消除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恐惧心理。

  5.综合性原则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学会用书面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例如:

  15-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简单的政治权力的转移,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过程:它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漫长的理论准备过程,还要开辟新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制订新社会的法律框架和基本理念,当然也要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最后通过其领导的政治革命,完成这一漫长的(约三、四百年)历史转变过程……                                ——摘自《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1)材料中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具体指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以英国为例,对促成这一巨变的事件及其影响进行简要叙述,并谈谈这一巨变过程带给你的感受。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流畅,字数300字左右。

  6.开放性原则

  重视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的命制,以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

  奥运会象征着运动、欢乐和友谊。在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却出现过诸多“被抵制”的奥运会。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将在德国柏林举行。1933年,有记者提问美国奥委会主席:纳粹排斥和迫害犹太人,你有何看法?美国奥委会主席提出了“移地举办”、“完全取消”和“拒绝参加”三种可能性,最早提出了抵制的设想。                   

  ——摘自《纳粹德国的反犹政策与1936年奥运会》

  材料二:1940年第十二届东京奥运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抵制,首先发起抵制运动的是中国。国际奥组委在二战爆发前更换了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取消了连续两届奥运会在法西斯国家举办的可能。

  材料三:苏联于1979年出兵入侵并占领了阿富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也直接影响到了第二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奥运会,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奥委会相继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四年之后,苏联宣布抵制美国洛杉矶奥运会。                                                 

  ——摘编自搜狐体育

  材料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这一年,所有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均派出了代表团参赛,这是各国体育界的首次聚首联欢。                         ——摘编自搜狐体育

其中第(5)问: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在奥林匹克辞典里不应该有抵制这个词。它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只能使抵制国的运动员受到惩罚。”对于上述“抵制奥运会”的行为你是否赞同?并说说你的理由。

  (四)命题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1.利用试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例如:

  家乡长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百年来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之城】

  清朝初期,为了保护满族的“龙兴之地”,清朝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19世纪60年代,沙俄利用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为了抵御沙俄的侵略,解决东北边疆危机,清政府开始实行移民政策。在此政策影响下,长春人口迅速增加。    

  ——《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述论》

  (1)近代长春人口迅速增加与哪一政策有关?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殖民之城】

  1931年9月19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定都长春并改名“新京”,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国都”建设。1937年7月后,由于日本将全部财力投入扩大侵华战争中,所以不能再进行较大工程建设。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除防空设施外,一切建设全部停止下来。                       ——《长春十四年——一个殖民城市的现代化史》

  (2)“长春沦陷”是在哪次侵华事变后?据材料分析“长达十四年的国都建设”曾两度中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汽车之城】

  长春素有“汽车城”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并决定把厂址设在长春。1953年奠基兴建,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长春一汽官网

  (3)中国“第一个载重汽车厂”是在哪一年建成投产的?该工厂的建设是得益于我国哪一发展规划?

  【文化之城】

  长春是一座科教文化之城,中国很多个第一诞生于此,中国第一支基因工程干扰素、中国第一批单克隆抗体都诞生在长春,此外长春还是中国航天员的摇篮,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均毕业于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                           ——百度百科

  (4)长春的很多“第一”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依据材料指出,长春为此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领域做出了贡献?

  【雾霾之城】

  长春是四大园林城市,素有“北国春城”之称,但2014年10月以来长春市气象台多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实时排名中,长春远超北京成为空气质量最差城市。                                                      ——摘自中国新闻网

  (5)请你为“告别雾霾,还长春一片蓝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利用试题引导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例如:

  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四个年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发生在1789~1848年间英国和法国的两次伟大革命,不仅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

  (1)“两次伟大革命”指什么?它们有何共同作用?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这是资产阶级大获全胜的年代,具体地说在19世纪60年代,工业化的进展使得财富和工业生产能力日渐成为国际争霸力量中的决定因素,于是出现了两个非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大国,美国(统一在北方的领导下)和日本(随着天皇的复位而有条不紊地着手于“现代化”)。

  (2)依据材料指出,这个年代里“国际争霸力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美国和日本能够成为“非欧洲的工业资本主义大国”分别得益于哪一事件?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这个年代,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小企业转换到垄断主义大集团,富有革命性的电气工业和蒸汽展开了激烈竞争,同时,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

  (3)“这个年代”资本主义过渡到哪一阶段?“电气工业和蒸汽”的竞争与哪一事件有关?

  (4)作为“古帝国”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年代掀起了哪一革命巨浪?在新帝国的争夺中形成的哪两大军事集团带来了战争的阴霾?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从1914~1945年是大灾难时期,紧接着50~70年代初期是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的黄金年代,而20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分散解体、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5)给世界带来“大灾难”的是哪两场战争?美国经济进入黄金年代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发生在1991年的“分散解体”是哪一历史事件?

  (6)请用作者的方式,用恰当的词语对当今的时代加以描绘。

  3.利用试题延伸学生的历史思维,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互动与结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

  “哈”是当今的流行文化用语,意指“因崇拜而学习模仿”,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哈韩”。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上中国人“哈”过的国。

  晚清以来,中国人天朝大国的自信在“坚船利炮”面前灰飞烟灭,中国人不得不放下身段……“夷狄”变成了“洋人”,学习变成了“哈”。晚清时“哈德”……从德国买回了“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看大门。19世纪末,中国人开始“哈日”,数千名留学生东渡日本,“立宪国必然优于专制国、必然打败专制国”的口号响彻天地。太平洋战争之后,中国人又开始“哈美”,美国货成了时髦的代名词,喝一杯咖啡成了中产阶级的一种时尚。1949年的鼎革之变(旧时特指改朝换代),中国人“哈”的对象也180度大转弯,从“哈美”转为“哈苏”,开始了对“老大哥”的全面学习……

  ——摘编自《那些年我们“哈”的国》

  问题:回顾中国“哈”的历程,反观当今青少年中的哈韩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命题的过程是教师进一步分析、研究和深层次把握课程与教材的过程;是排疑解难、拓宽知识面的过程;是深入了解教学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是学习和运用各种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命好题,编制出一些原创性、高质量的试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深入研究,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得以实现。这也是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精准、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3.吴志荣、冯荣国编著:《初中历史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4.《2015年长春市初中课程学习指导手册·历史》,长春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

  5.胡军哲:《教师阅读与考试命题》,载《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下载附件:谈谈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对增强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秦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