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
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永顺路388号
sesyyyxb@163.com
0431-8928730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郭 卓
作者: 发布于:2016/4/12 7:54:36 点击量:

    自立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据观察,现在有一些孩子自立能力差,总是丢三拉四,责任心不强,被动,做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的帮助和督促。究其原因,主要是照顾过多,家长包办的太多,孩子所感受的几乎都是“现成”的 ,用不着去“操心”。要让孩子自立,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能仅仅看作是附庸和照顾的对象。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我做了几点尝试。

一、从我们的“帮”到孩子的“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由于过于着急或没有在意而帮助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如:孩子早上起床晚了,家长马上帮助孩子穿上衣服,装好书包;孩子不知道如何将鞋带系好,我们怕他绊倒,马上帮他系上;孩子向我们求助说打不开杯子,我们马上给他拧开……这一切都是我们做的。我们做的越多,孩子得到锻炼的就越少,这大大地阻碍了学生自立能力的形成。所以在班级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从我们的“帮”到孩子的“做”。

  1、不要心急,为满足自己的情绪,而阻碍孩子自立能力的形成

  每个孩子都是会绽放的花朵,他需要我们的浇灌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等待。开学初,班级选出了小担当,小元辰就是其中之一,她主要负责升旗仪式时着装情况及敬队礼和唱校歌的情况,有的时候由于出现状况的孩子较多,她怕总结时记不住,就把名字先记在黑板上。这次升旗,她发现高嘉阳同学没穿校服,于是就把他的名字写上,可写完了“高”,后面的“嘉”就不会写了,怎么办呢?他走到高嘉阳身边,翻看了他本子上的名字,然后回到黑板前,可没写出来,又走回去看,再回来写了两笔,又不会了,反复了三四次,同学们都笑了,有的说让他自己去写,有的说用拼音,有的说用学号,我也有些急了,想帮忙,但是想了想,觉得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比较好,看她怎么做,不能急,如果她做得不好再指导,不要剥夺了她的探索过程。小元辰面对同学的笑声也有点慌了,这回她走到高嘉阳的身边,拿起本子看了好半天,最终,她拿着这个本子走到了讲台上,一笔一划的照着把这个字写上了。事后我称赞了她。

  通过孩子的感知、体验找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她自己生成的宝贵的财富。每个孩子都需要自立能力的培养,关键看我们给不给孩子培养的时间,孩子的个体不同,完成事情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尝试的次数也不一样,所以遇事我们不能着急,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而阻碍了孩子的能力形成。

  2、不只等待,用恰到好处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戒急戒躁”并不代表不作为,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要有恰到好处的引导。

学校组织“大队干部”竞选活动时,班级组织了“拉拉队”。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小气球作为道具,气球好吹,可是系上却成了问题,我教了孩子如何在手指上绕圈,然后把气球尾部穿过来,勒紧后,孩子们都开始尝试着自己吹好后系上,有的孩子马上学会了,有的孩子经过几次尝试后,也系上了,可是仍有部分同学系不上,于是他们就跑到我的身边求助,“老师,我系不上,你帮我系呗?”眼看入场的时间快到了,我接过气球的手却停住了,心想:不能急,让孩子再试试。于是我说:“你为什么系不上啊?问同学了吗?再让同学帮你演示一下,你再学学。”结果到进入会场的时候,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小气球。

  五彩的小气球在手中挥舞着,这不仅仅是欢乐的象征,更代表了孩子们在探索中自立了。孩子之所以能拿着小气球,无非两种情况:他们探索了,再次学习后学会了这样技能;孩子们求别人帮助了,通过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沟通解决了问题。无论中方式的解决都是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这期间少不了我们的引导,起到好处的“引”,成就了孩子的“做”。

二、从我们的“让”到孩子的“要”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督促“快点收起来”“快做好课前准备”……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被我们的督促替代了他们的主动,所以我们要从“让”到孩子主动的“要”。

  1、创造由“让”到“要”的机遇转变

  我给孩子创造了由“让”到“要”的机会,并做了这样的尝试。收作业虽是小事但却格外重要,每次都有孩子没交作业后这样说:“老师,他没收我的。”于是我尝试着让孩子把“让”我交成我“要”交。我在班级门口设置了作业摆放处,孩子们每天来到学校后自己交作业,中午之前我要把作业拿走,如果哪个孩子自己没交上,他要感到着急,不是老师同学没收他的,是他自己没交,把别人的责任转化成自己的领悟,通过这种内化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渐渐地,孩子的借口少了,习惯也好了。

  2、克制自己的“让”,鼓励激发孩子的“要”

  要想孩子培养自立能力,老师和家长的克制是少不了的,少些督促,多些鼓励会更加促进孩子的成长。课间我不再督促孩子收拾东西,而是课前表扬孩子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表扬他们有好习惯,从而引导其他孩子去做,而不是告诉他们去做。渐渐地班级里少了硬性的催促“快点”“该”这样的语句。先克制住了我们的“让”,再鼓励激发孩子的“要”,让学生的自立能力在激发中生成。

  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这段路需要我们的引领,也需要我们的等待,更需要的是放开怀抱,给孩子锻炼和尝试的机会,因为孩子心灵的体验才是浸润成长的良方。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下载附件: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郭 卓